查看原文
其他

沿黄公路建设纪实之一

2017-06-20 老虎团

前言


 “叶吞万壑—目川浩,出纳千流九曲雄,水底有龙掀巨浪,岸旁无雨挂长虹”,黄河壶口瀑布以其雄姿和四季各异的景观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,然而在陕西延安宜川境内,与壶口瀑布熙熙攘攘热闹相反的是离其8公里左右的黄河西岸,这里峡谷巨壑,山峦叠嶂,信号稀少,人迹罕见,但是一条黑色的飘带如一颗耀眼的明珠蜿蜒穿行,与黄河并行,互相辉映,这就是即将通车的沿黄公路宜川段。

与沿黄公路并行的还有一条世界上最早的“高速公路”——秦直道,据史记记载: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阻止和防范北国匈奴贵族的侵扰,令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用两年时间修筑了南起陕西林光宫,北至今内蒙古包头九原郡的一条南北长达700多公里的一条军事通道,秦直道是由咸阳通往北境阴山间最捷近的道路。尽管这条比罗马大道还要早200年的秦直道早已繁华不再,很多路段掩没在荒草丛中、黄土之下,但这段神话无不彰显着古人的伟大,见证着中国公路史上的奇迹。

221省道沿黄公路全长828.5公里,延安段长241公里,经延川、延长、宜川3县326村,其中宜川境内由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担负施工的28.65公里长路段位处无人无电无水无信号“四无区”内,其环境之恶劣、施工难度之大堪称延安建史以来最难工程,不亚于建国初期兴建的襄渝铁路,但是对于能征善战、敢打善拼、擅长“啃”“硬骨头”的十八局五公司“老虎团”人来说,岂有过不去的“火焰山”,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,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,用他们的智慧、心血、隐忍和毅力仅用670天时间就在无人区“绘制”了这条人间美景,给沿线乡村提供了致富捷“径”,让车在路上行,人在画中游成为每一名游客的视觉盛宴。

四无区里的“蚁”“啃”

施工前地形

2015年9月24日,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西北项目管理部接到沿黄公路中标通知书,管理部沸腾了,大家为中标而欢呼,然而到现场勘测后,他们兴奋的心情立刻坠入冰点,特别是被委任为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赵建平,对他来说真是欲哭无泪,找不到半点“现场”感觉,这里除了悬崖峭壁、峡谷沟壑,剩下的就是大山石壁被几千年黄河水冲刷留下的梯级石,管段内最深沟达百余米,边坡没有植被裸露在外的山石張牙舞爪,随时都在向你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它狰狞的面目,这样的边坡比比皆是,最高边坡达90余米,安全隐患极大,总之看不到一点“路”。

施工前勘探

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。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。在这里,你对李白笔下的《蜀道难》能找到最贴切的感受。面对巍巍大山,人显得如此渺小,但是人的智慧又是何其强大,人定胜天又将再一次在这里上演。

沿黄公路设计时速为60公里,路基宽10米,中铁十八局集团五公司承建沿黄公路ZCB-1标,管段长28.65公里,主要工程包括路基挖方552万方,填方51万方,特殊路基处理7万方,路面沥青砼面层56万平方米,涵洞80座,大中桥37座,桥梁下部采用柱式墩、薄壁空心墩,桩基是钻孔灌注桩,预制梁种类为50米T梁和40米箱梁,边坡防护坚持与自然融合的原则进行柔性与刚性并重施工。整个工程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进行,设计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,中铁十八局集团进行施工总承包,这种EPC模式在陕西省首次应用,同时也是中铁十八局系统内第一次承接此种模式的工程。

便道开挖

管段内工程施工难在墩高、坡高,难在薄壁空心墩,难在作业面狭窄,难在物流上,但更多的是难在无人无水无电无路“四无”上。没路先建路,为了便于施工,沿黄项目部在管段内绕山修建了相当于10倍于主体线路长的便道,便道总长达277公里,为配合作业面的开通先后修建的隐形便道不少于160公里。

这些便道的修建如蚂蚁啃食般一点点前进,先是利用船只把物资设备运到黄河西岸,再利用原有的沙场便道或者小村庄生产用道进行物资运输。进来的炸药和导管对山坡石块进行光面爆破,弃碴用来夯实便道路基,便道往前推进一点,只要有工作面,挖掘机和装载机就跟进作业,就这样一点点地挪进,尽管如蚁啃般慢,但是因多个面同时进行,而且不间断地稳步前进,累积的速度还是很可观的,正应了那句老话“慢”即“快”。

四无区里的生活

便道解决了出行,接下来他们又要解决工区选址和工区临建问题,而水的问题也足够他们挠头的,一工区和三工区都是通过拉长管道租用老百姓的水,但是二工区远离人烟,只能打井或饮用水沟的水,为此他们先后请来三拔打井队上工地勘查,一拔人说大概需要向下打100米就应该有水,一拔人说大概向下打60米就有水,还有一拔人说这得看是否打到水系,否则打200米深也可能没有水,三拔队伍三种说法,几十万元的费用扔进去有可能徒劳无功,这让一向精打细算的项目经理赵建平不得不细思量起来,经过项目班子成员共同讨论决定,在水沟里打井,在井里建立初级过滤,水抽上来后再经过两次过滤,最后经直饮水机的过滤后再饮用。为确保水的安全,项目部先后请人上山进行抽检,同时往专业部门送检两次,检测合格后才正式启用。

随着工区食堂、公厕和澡堂的建立,生活设施和必须品逐渐得到完善,以前只能从沟里提水擦澡或者一个月下山洗一次澡的现象不复存在,职工和合同工队伍心态开始趋于稳定。

尽管人、水、电的问题解决了,通信却不是我们所能主宰的,但没有信号、没有互联网对职工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却是深刻的,大家仿佛坐上时光机重返农耕时代的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现代化的工具在这里没有了用“武”之地,电脑只是用来打字,智能手机只是用来看时间,传送资料不再是鼠标轻轻一点,“嗖”地就到了,而是要打印出来,让人得空“捎”到项目部去;项目部的信息传送不再是办公平台的发送,或者是一个电话就天下须知了,而是得靠人捎话或对讲机传话;现场指令靠对讲机,工区职工人手一个对讲机确保了工作效率,对于施工队操作人员来说,因为没有对讲机,再加上黄河边风大,指令传送基本上靠“吼”。

(未完待续)


龙艳、徐辉、赵月芬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